來源:於見專欄
製藥行業一直被視為高門檻、科技含量高的賽道,以至於該賽道的一些企業,即使沒有商業化的產品,也能獲得眾多資本的熱捧,甚至叩開了二級資本市場的大門。
2024年6月初,藥捷安康(南京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藥捷安康”)在時隔兩年半後,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為一家以臨床需求為導向、處於注冊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,藥捷安康至今仍無商業化產品推出。
那麽,這樣的一家企業衝擊二級資本市場,其科技成色如何?
01
無商業化產品,卻受資本熱捧
據媒體報道,2024年6月底,藥捷安康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,再度赴港IPO。公開資料顯示,藥捷安康是一家以臨床需求為導向、處於注冊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,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、炎症及心髒代謝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其衝擊IPO之前,藥捷安康也一直是資本眼中的“香餑餑”,其先後完成多輪融資,此前的投資人也覆蓋了晨興創投、國投招商等明星資本財團。
不過,眾多資本加持的藥捷安康,實際卻並無商業化的產品。據了解,藥捷安康也有6款候選產品進入臨床階段,以及1種臨床前候選產品的管線。
其中,Tinengotinib(TT-00420)是藥捷安康的核心產品,也是目前距離商業化最近的管線。該管線目前在國內已進入2期臨床試驗,用於治療膽管癌、乳腺癌、膽道癌等。而其遞表上市的底氣在於,這款核心產品已經實現了突破。
本次IPO,藥捷安康擬募集資金將用於上述核心產品的研發,以及為供應其他管線產品的研發,和用於一般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,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突破性治療品種認定及FDA授予治療膽管癌的快速通道認定用於治療膽管癌。
同時,這款產品也獲FDA授予用於治療膽管癌的孤兒藥認定,以及EMA授予用於治療膽道癌的孤兒藥認定。
值得注意的是,瞄準膽管癌市場的藥捷安康,押注的也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大市場。而從行業規模看,目前中國膽管癌藥物的市場規模,即將突破百億元。
相關數據顯示,2018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8.3%,而2022年該賽道的市場規模達到了20億元。第三方機構預測數據顯示,2026年及2030年,該賽道的市場規模,將分別進一步增長至55億元及106億元。
由此可見,資本看好尚無商業化產品的藥捷安康,並非毫無根據。據公開數據統計,自2017年起,藥捷安康經曆了九次融資,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,公司最後一次融資D+輪融資,公司的投資後估值已經達到45.9億元。
而從公司結構來看,除董事長吳永謙外,公司包括副總裁、執行副總裁監事會主席、股東代表、生物高級總監等不少高管,都來自軒竹醫藥。而軒竹醫藥則是一家創新型製藥企業,聚焦於消化、腫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領域。隻是,此前的2022年,軒竹醫藥曾衝擊科創板IPO,卻並未取得成功。
由此可見,創業團隊豐富的醫藥行業背景,以及藥捷安康瞄準的膽管癌、乳腺癌、膽道癌等市場的巨大潛力,或是資本市場不斷加碼藥捷安康的重要原因。
02
收入主要靠政府補助,連年虧損不堪重負
實際上,創新藥企研發投入大、周期長,麵臨虧損的現象並不罕見。尤其是尚未商業化的產品,也因為存在不確定性,而給藥企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風險。
據了解,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,藥捷安康並無主營業務收入,而其目前的收入,主要來源於政府補助和銀行利息收入。
招股書數據顯示,2022年和2023年,公司的收入分別為12.4萬元、118.1萬元;該部分收入主要為對外授權產品TT-01025有關的裏程碑付款確認收入。而同期藥捷安康的其他收入合計1873.3萬元、2249.1萬元。
在核心藥品尚未實現商業化的同時,其持續投入研發,也耗費了公司的現金流。甚至讓其陷入連年虧損的局麵。
一方麵,在現金流方麵,雖然藥捷安康也有一些收入,但是研發投入巨大。因此,其現金流也越來越吃緊。
據其招股書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年末,藥捷安康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由2022年末約9.84億元,快速下降至2023年年末的約4.97億元,可謂腰斬。
另一方麵,在盈利能力方麵,藥捷安康連年虧損,也令人擔憂。據其招股書顯示,2022年和2023年,公司的研發成本為2.63億元和3.44億元。很顯然,公司的研發費用也在明顯上漲。而該部分費用,主要用於臨床試驗、研發人員的福利等。
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,藥捷安康共有94名研發人員,占公司員工總人數的75.8%。據了解,2023年藥捷安康的研發成本中,超過5000萬元用於員工福利,人均福利費用高達50萬元。
除了研發人員的福利費用投入外,藥捷安康還需要花費巨額費用,用於第三方研發機構(CRO)進行合作研發。招股書數據顯示,2022年和2023年,藥捷安康分別聘請82家和93家CRO,產生的費用都達到億元量級。而且,超過70%的研發費用,都用於核心產品Tinengotinib的研發。
由此可見,目前雖有眾多資本助力,但是藥捷安康依然麵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,尤其是其盈利方麵的挑戰,更是不容忽視。
03
商業化競爭加劇,IPO之路一波三折
實際上,這次藥捷安康闖關港交所,並非其首次衝刺IPO,甚至已經是第三次了。早在2021年8月、2022年10月,藥捷安康就先後向港交所、證監局遞交IPO申請以及A股上市輔導材料。
然而,好事多磨。此番藥捷安康仍在征戰港交所。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兜兜轉轉已經過去3年多時間,但是藥捷安康的核心產品依然沒有實現商業化、其基本麵也並無根本變化。
據了解,雖然Tinengotinib作為後線治療的潛在選擇,也具有一定臨床價值。但從市場角度來看,由於其適應症較小以及末線治療的定位,因此,其市場規模十分有限,且缺乏成長潛力。
與此同時,其在這些末線治療細分領域,也麵臨著強有力的競爭產品。正如藥捷安康表示,其在全球範圍內,麵臨著眾多製藥、專業製藥及生物製藥公司的競爭。而這些公司,也正在營銷、銷售或開發類似的藥物。
與此同時,這些競爭對手在行業資源與專業知識方麵,或許超過藥捷安康。例如,一些行業學術機構、政府機構、以及其他研究機構等都在這個細分領域進一步深入,而一旦該類機構推出新藥物並走向市場,都可能給藥捷安康的發展,帶來壓力。
可以預見的是,如果行業競爭對手研發的藥物在療效、副作用等方麵更勝一籌,或者在使用便捷性以及價格方麵更有優勢,那麽也將意味著,藥捷安康的商業機會,將會變得更少。
此外,據藥捷安康透露,公司的部分知識產品、技術專利,需要依賴第三方機構。而且目前公司已經與第三方訂立許可協議,未來甚至可能繼續訂立,以獲得第三方知識產權。因此,任何許可的終止,都可能讓公司失去授權,而對其候選藥物的商業化、上市也將帶來負麵影響。
與此同時,製藥企業麵向的市場,多為全球化市場。因此,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,也可能影響公司未來在全球的市場拓展,甚至因為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等的影響,而讓該公司的未來想象空間、發展麵臨不確定性。
尤其是其重金押注的Tinengotinib核心產品,目前依然需要針對相關適應症進行Ⅱ期臨床試驗,而且其有效性也尚未得到論證。
因此,其未來的發展將會如何,還是一個未知數。而種種因素影響之下,藥捷安康不僅商業化受阻,而且其融資上市之路,也多有坎坷。
據了解,2024年,Tinengotinib獲得EMA、MHRA的IND批準,並在歐洲多個國家進行III期臨床試驗,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完成III期注冊試驗的患者入組。隻是,目前距離藥捷安康的核心在研產品Tinengotinib的成功商業化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這也意味著,其可能麵臨的發展風險,都還隻是預測。而當其產品真正走上市場,或許才是其真正需要麵臨挑戰的關鍵時刻。
04
結語
有業內人士認為,藥捷安康以全球首發的優勢,進入膽管癌細分市場,該公司未來上市的產品,將會有較高的定價能力,享受高利潤空間。
但是,在其核心在研產品上市之前,這隻是一種預測,能否為其未來帶來這樣的積極效應,也還是一個未知數。而在各種現實挑戰麵前,這樣的預測也未免過於樂觀。
期待這個曾被資本“捧在手心”的潛力企業,能夠早日走上商業化道路,真正在細分的藥品市場為行業帶來驚喜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7-04 17:11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6:46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6:33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6:11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6:04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43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29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27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07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46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